成语大全

见利忘义,春秋时期历史相关的故事或成语

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紧急磋商,讨论对策,最后决定为了平息祸患,必须诛灭吕氏家族。但是,当时的兵权在吕禄的手中,他掌管北军,周勃虽然是名义上最高的将领,但是如果拿不到兵符就无法调遣部队。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见利忘义

  秦末,郦商在高阳起兵,归顺刘邦。他将自己的四千兵马交给刘邦统率,自己冲锋陷阵,立下不少功劳。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他当右丞相,深得朝廷器重,后来退休在家。

  刘邦死后,大权落在吕后手中。她封自己的侄儿吕广、吕禄为王,打算将刘家的天下变为吕家的。吕后病死后,吕家的人蠢蠢欲动,眼看一场政变就要发生,汉朝大臣们个个捏着一把汗。

  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紧急磋商,讨论对策,最后决定为了平息祸患,必须诛灭吕氏家族。但是,当时的兵权在吕禄的手中,他掌管北军,周勃虽然是名义上最高的将领,但是如果拿不到兵符就无法调遣部队。

  周勃和陈平想了半天,就想利用郦商的儿子郦寄与吕禄是好朋友的关系,除掉吕禄。周勃首先劫持住郦商,威胁郦寄引出吕禄,乘机夺取兵符。吕禄听从郦寄的劝告,出外狩猎散心,周勃夺了兵符,趁机控制北军,随后便把吕氏家族全部诛灭。

  郦商在诛吕事件发生后不久就去世了,郦寄由于立下大功,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来史书评论郦寄,说他见到有利可图,就出卖了朋友,是个没有道义的人。

  ◎成语释义

  形容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故事出处

  《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出处译文

  出卖朋友的人,是见到利益就会忘记朋友恩义的。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破釜沉舟

  【解释】

  釜是锅,舟是船。比喻下最大的决心,一拼到底。

  【成语故事】

  项羽是楚国人,少年习武,能将百斤鼎高举过头。长大后跟随叔父参加推翻秦朝的起义。

  有一次,秦军攻下了赵国,赵王逃到巨鹿,急忙派人向楚国求援。

  楚王派项羽带领二十万楚军前去救赵。项羽先派英、蒲两位大将率两万人做先锋,然后,自己率主力渡河。渡过了河,项羽命令将士,每人带三天的干粮,把军队里的饭锅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凿沉了。他对将士说:“我们‘破釜沉舟’,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退秦军!否则只有饿死在这里!”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一个人抵十个,十个人抵百个,越战越勇,终于把秦军打得大败而逃。

  经过这次战役,项羽名声大振,成了各路反秦的统帅。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 [bèi shuǐ yī zhàn]

  [解释] 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原作“背水...

  [出自]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乃使万人行;出;背水陈(阵)。.

  战争背景

  公元前205年,项羽在彭城击败刘邦,本来看汉军势大投靠刘邦的诸侯,看到刘邦战败纷纷脱离刘邦,这使得许多诸侯纷纷选择中立,严重威胁汉军侧翼,为了摆脱这一不利局面,刘邦采纳了张良等人的建议,制定了正面坚守、侧翼发展、敌后袭扰的战略方针。派汉军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歼灭黄河以北的割据势力,向楚军侧背发展,就是这一战略计划的重要环节之一。

  公元前205年,曹参、韩信首先率军击灭了魏王豹,平定魏地。

  当时,黄河北北方尚有代(今山西北部)、赵(今河北南部)、燕(今河北北部)三个割据势力,虽然是三个中立割据,但汉为了扩大势力是必须要消灭的三个墙头草。汉要灭楚,就必须先翦除这些诸侯国,使项羽陷于孤立。

  韩信针对这些割据势力只图据地自保、互不救援的弱点,便向刘邦提出进一步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消灭代、赵、燕,东击田齐,南绝楚军粮道,对楚军实施侧翼迂回,最后同刘邦会师荥阳的作战计划。它得到了刘邦的赞许和批准。

  背水一战的故事

  解释:

  背靠江河作战,没有退路。形容不留后路,决一死战。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翁中捉鳖

  水浒传成语故事:翁中捉鳖

  “李逵元夜闹东京”后,和燕青两个,不敢从大路上走,恐有军马追来,难以抵挡,只得大宽转奔回梁山。在路行到梁山泊北,到寨尚有七八十里,将近荆门镇,当日天晚了,便去刘太公庄上投宿。只听得太公两口儿一夜啼哭,李逵睡不着,巴得天明,起去问他。

  刘太公说道:“两日前梁山泊宋江和一个年纪小的后生,骑着两匹马到庄上来,老儿听得说是替天行道的人,因此叫这十八岁的女儿出来把酒。吃到半夜,两个把他女儿夺去了。”

  李逵便叫燕青:“小乙哥,你来听这老儿说的话,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燕青道:“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

  李逵道:“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随即便答应去梁山泊山寨讨了太公女儿还他。

  李逵、燕青径往梁山泊来,直奔忠义堂上。李逵不由分说,圆睁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字扯做粉碎,又抢上堂来,径奔宋江。

  后来经与刘太公对质,夺太公女儿的并不是宋江,才演绎出“李逵负荆请罪”来。

  宋江道:“若要我饶他,只教他捉得那两个假宋江,讨得刘太公女儿来还他,这等方才饶你。”

  李逵听了,跳将起来,说道:“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水浒传》第73回)

  后来,李逵和燕青终寻得并杀了夺占牛头山道院又夺去刘太公女儿的王江和董海两个绿林草贼,还了宋江的清白。

  有诗赞曰:

  梁山泊里无奸佞,

  忠义堂前有诤臣。

  留得李逵双斧在,

  世间直气尚能伸。

  “瓮中捉鳖”的意思是,像放在瓮中的鳖,伸手便可捉住。比喻该事确有把握。

附加阅读: